十一、管教的必要

 

  “弃绝管教的,轻看自己的生命;听从责备的,却得智慧“[箴15:32]。

石:年轻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呢?

竹:自以为已经长大,自以为是;逆反心理;傲慢、不服管教。这些我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。

石:只所以称其为特点,因为他不一定都是缺点,如果真的成熟,真的掌握了以下真理,练就有美好的品性,这些特点,在某些  情况下,或许被誉为“英雄本色”呢。一般而言,他毕竟是一种弱的;是幼稚的表现。

竹:造就这一特点的因素有二:一是心理,二是气氛。心理方面:跃跃欲试的冲动、虚荣心与私欲,目光短浅、过分的自信、血  气之勇;抱不平之感;唯新是佳的意识。氛围方面:思潮的输入,同龄人的感染;不当的压抑;不好的世风;陈腐的文化。

石:年轻人有了这一特点,最易弃绝管教,难容责备。解决它根本在于醒悟,在于认识自己。

竹:首先解决我们情感中自我保护的心理障碍,不然,在敏感责备时,无论是否是美善的,都会有不当反应。其次是谦虚、追求  智慧的愿望萌发。

石:一个人若有医治自我疾病的愿望,药物与补品都为他所喜爱。

竹:人生在世,唯生命为贵,这里把不服管教看作是轻看自己的生命。而“智慧人的指教是生命的源泉”[箴13:14]。

石;“因为主所爱的,他必管教”[来12:16]。“生身的父都是随己意管教我们,唯有万灵的父的管教我们,是教我们得益处  ”[来12:10]。“若不受管教,就是私子,不是儿子了”[来12:8]。在上帝面前我们永远是不完全的。所以,在智慧和  善意的责备面前,不可做亵慢人。

竹:上帝的责备与管教是为了人的过错,为了人的罪;为了人的低级与不洁,但,有时也是为了操练人的品性。

石:所以,有时患难与伤痛也是一种“管教”,可是,是否所有的患难、伤痛都可以被认为是因人的罪恶而受到上帝的惩罚?

竹:有些患难与伤痛是无辜的,是自然灾害,或恶者所加给的。若跑在上帝前面妄加评论、责难、戏落受难者,就难免有幸宰乐  祸之嫌。

石:“他不长就责备,也不永远怀怒”[诗103:9]。但“诫命是灯,法则是光,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“[箴6:23]。不能让  人生再迷茫了。

【上一章】 【下一章】